本网讯(赵敏)3月30日上午,市中区安谷镇安谷村的一片水稻田里,几个农民正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播种水稻。撒种、插竹条、覆膜、掏排水沟,每项工序操作起来有条不紊。这是笔者在市中区亩产700公斤水稻的百亩攻关试验地看到的一幕。
“强化栽培与一般栽培前期的浸种、育苗程序都一样,主要是栽插规格不一样,后期肥料管理不一样,水浆管理不一样。”市中区农业局农技站站长罗树权介绍,“强化栽培亩产可以达到700公斤以上,而常规管理亩产只有500公斤。”
.
除了大户集中栽培40亩,农业部门还将指导好散户种好80亩攻关田。区农业局免费为农户提供优质水稻种100公斤,还专门派出农业技术人员,定期深入田间指导生产,确保高产稳产。
农业专家提醒,与传统栽培技术比较,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有以下特点:
1、嫩秧早栽。强化栽培技术在冬水田地区可移栽2-3叶龄的秧苗,在两季田地区可移栽3-5叶龄的秧苗,与传统技术相比,移栽秧苗减少了2-4片叶,有利于早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率。
2、稀植壮株。强化栽培技术采取三角形栽插方式,每亩栽插6000大窝,18000小窝,呈三角形分布,苗距6-10厘米,行间错窝,做到稀中有密,密中有稀。
3、湿润强根。强化栽培技术移栽后,田间实行以湿润灌溉为主的灌溉技术,大幅减少用水量,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4、足肥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要求增加施肥量,纯氮比常规技术增加1-2公斤,强调施用有机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速效化肥为辅,施足追肥和穗肥,满足高产的营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