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农村家庭能人”风采展示时间
上期,我们展示了“平兴能人”的故事
今天,让我们走进大佛街道
一起听听“大佛能人”的故事
01、捧上“生态碗”,吃上“旅游饭”
李国祥,男,汉族,1968年5月出生,2013年起担任大佛街道明月村村民委员会主任。2021年换届实施“一肩挑”后,担任大佛街道明月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
“约卡吧”自驾游营地
曾经的明月村,因村域内机砖厂生产污染,严重影响村域环境。针对此项难题,李国祥利用自身长期从事旅游工作的经验与资源,主动对接乐山市旅游协会,累计争取投资1000万元,将机砖厂成功改建为自驾游营地“约卡吧”,既改善了村内环境,又让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饭”。“约卡吧”规划房车车位14个,修建了“砖窑主题休闲吧”“土陶窑文化体验区”“露天民俗文化演艺场”“千工坊彝族文化体验区”等系列主题设施,为游客提供嘉定丝绸、彝绣、竹编等传统文化展示和体验。“约卡吧”建成以来,累计接待旅游人数超20万人,旅游收入超80万元,吸引20余名优秀农民工返乡就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90余个。2019年“约卡吧”成功创建为农民工创业项目市级示范点,2022年成功创建为市级、区级农村家庭能人培养实训基地。
02、全心全意抓产业,带领村民共致富
胡千兵,男,汉族,1987年2月出生,201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大佛街道源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
胡千兵在打扫肉牛圈舍
胡千兵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以来,始终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助推村民增收致富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带领村“两委”班子全面盘点全村“三资”情况,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出路。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实地调研和开会讨论,村“两委”最终决定立足本村玉米、水稻等作物秸秆量多、质优的优势,以王氏肉牛养殖场为依托,采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养殖大户+散养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养殖以缅甸水牛、西门塔尔、奶公牛等为主的高品质肉牛。为进一步推动源安村肉牛养殖产业发展,胡千兵探索“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现场指导”的养殖培训模式,邀请肉牛养殖、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为村民提供肉牛哺乳期饲养、育肥和秸秆再利用等方面专业知识,不断提升养殖户的养殖技能。胡千兵带领村民养殖肉牛,两年时间便实现肉牛年出栏量500头,助力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3万元。
03、二十余载“先苦后甜”振兴路
李骨君,男,汉族,1966年6月出生,200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大佛街道棕桥村党委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2023年2月被评为市中区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
李骨君(左三)参加第一届苦笋文化节
棕桥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增收难、嫁娶愁、人外流”的“夹皮沟”村,可谓“路烂山高人穷”。2010年,李骨君当选棕桥村党委书记,至今已有13年。一直以来,李骨君始终敢想敢干、敢拼敢赢。在乡村治理上,李骨君带领“两委”班子积极探索“积分制”管理,认真梳理村规民约和民情民意,形成4大项共27条具有可操作性的积分管理办法,通过自筹、向上争取资金等方式共计获得3万元经费用于积分奖励,极大程度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在产业发展上,李骨君立足棕桥村苦笋种植颇具规模的先天优势,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入“萤光拾里”“竹溪谷”等项目,争取各类资金2亿元,打造中国萤火虫第一村、万亩苦笋现代农业园区,带领村民群众大力发展苦笋产业。目前,棕桥村已逐步建成万亩苦笋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苦笋种植面积超1万亩,年产苦笋达3000吨、产值超3000万元,全村年产值10万元以上的农户有20余户,村民年收入实现翻番,村民生活频增“甜头”。
来源:区委组织部
编辑:陈龙宇
责编:张大洋
总编:朱丹